找到相关内容3534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二)

    善巧方便的语言,就不能很好的教化众生。我们常说弘扬佛法,利乐有情。我们学菩萨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化众生,菩萨的大愿和悲心就是以教化众生为己任,只有众生度尽方能证道。因此我们的言语非常重要,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人有语言会说话,人类的文明也是从语言开始的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语言,不会说话的人就是残疾人,如果我们修学菩萨而不能善巧语言就如同哑吧是没有区别的。  利行:也叫利益众生,即俗话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765889.html
  • 普钦法师所发之十大愿文

    即六月十九日)观音成道日晚上止,再燃六灯。最后一灯之灯柱大如茶碗口,燃于心间,通宵续明,·将此身命供养上师三宝,专为速满弟子十大行愿,即是:  第一大愿:愿我来世,行菩萨,至成佛时,常如文殊智慧,了了见佛性;常如文殊辩才,善作狮子吼;以至愿如文殊护持般若等行,为三世诸佛之母。   第二大愿:愿我来世,行菩萨,至成佛时,常行观音大悲,所谓照见法界,具足八万四千眼;护持众生,具足八万四千手;乃至愿...

    普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4563282.html
  • 修福与修慧

    归纳起来,可以分为三大类: 一、人天道,二、解脱,三、菩萨。   人天道是实行五戒和十善的。我们的生命是长远的,有前生,也有后世;既不是这一次突然而有的,而有了以后,也不会突然归于消灭;把握到这...“三乘菩萨是实践四摄法门和六度法门的。人生宇宙是相依互存的缘起,人人与我都有密切的关系,我自己要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;同时也要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;人世间越是痛苦,越需要我去救度;由于对人生有了...

    金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883494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

    自己出离,也要设法使得一切的众生都能出离。所以,如人希望成佛,必须先行菩萨菩萨的实践者,必须是更深入更扩大地入世,唯有打入了世间的群众之中,才能化导群众,为了化导群众,必须更积极地肯定人生的行为...是入世的目的。   虽然,小乘的圣者,有些是自了的罗汉,入了涅槃之后,也不打算再来世间。但是法华经中又说,凡是真罗汉,终究必将回小向大,发大乘心,行菩萨。 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5191156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什么是菩提心,如何发菩提心?

    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-yan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佛(梵语Buddha)等四圣,方得称为菩提心,四圣中以佛的境界最为圆满,菩提心最为究竟;六...;菩提心是善中之王,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。”   成就诸佛的渊源,就是在菩提心的有无关键,发与不发为分水岭,若发菩提心,因而行菩萨,即可成就佛道,指望有期;若不发菩提心,欲成就佛道,终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500612213.html
  • 梦参老和尚在知事扩大会上进行开示

    而没忆佛,只是人天福。这与了生死、行菩萨没关系。念文殊菩萨一定加被大家。念头上不要离开佛与菩萨。不是口念而是心念。这样就不会有恶梦,行为一切动作都在文殊菩萨智慧的照耀之下。我们给诸佛菩萨做,而不是给某个道友。这是行菩萨。  3、 行菩萨的过程中,要忍受所有的一切境界,好境界比恶境界更厉害。要特别注意,别人的赞叹是脑后针,如果人家到寺庙批评我们,应当高兴,不生烦恼,叫当头棒。最初来求解脱,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开示|知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6572826680.html
  • 事亲教子

    ,建立佛化家庭,期使双亲、妻儿与己共同学佛,灭贪嗔痴,转化心性。如此将能转化家庭的乖戾气氛,更甚者将可化不吉为大吉。有谓之:在家学佛,当行菩萨,己之亲众不度、未度,诓论广度众生?反之,己众不度,独善己身,此绝非行菩萨菩萨不行,何有了生脱死、成佛作祖之望! 摘自《佛教礼仪基本常识》 ...

    宗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947362.html
  • 门肃法师答:如何在修行中不失菩提心?

    门肃法师答:初发心容易,持久难,要真正行菩萨更难,正因为这个难行能行,方可成就我们的菩萨道业,所以应当感恩众生,是众生成就了我们。不是我们给予众生什么,如果自我感觉在给予众生什么是发菩提心、行菩萨,那就落了布施而有相,有相即有执著,何其言行菩萨,发菩提心呢。 知易行难,这就是我们凡夫根性,不要气馁不要懈怠,善根自然会增长,道业自然会成就。 能理解如来秘密之藏,但并不等于就是果位上的佛...

    门肃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232585165.html
  • 无忧无惧

    更多无谓的痛苦。例如弘扬正法的人,被误解已经够痛苦了,万一自己再陷入忧与害怕则更痛苦。所以一个行菩萨的人,在遭受到任何挫折与磨难时,都要非常警惕的远离一切的担忧与害怕。因为,一切本空。顺境的本质是空,逆境的本质又何尝不是呢?一个行菩萨的人,只有早日证入空性,才能澈底远离一切忧惧的陷阱泥淖,真正作到顺逆无二、苦乐一如。因为,就是因为众苦催逼才要学法弘法的,如果因此真正面对面遭受到巨大的痛苦,那麽...

    郭韵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545545.html
  • 你的心能不能包容一切?----yunde

    得到乐。即使呆在苦中,厌恶了这种种的苦,却又苦于没法出离,所以就 发心出离,做种种难行苦行,而心一直放不下。看似菩萨,却有个外道求不得的心。 确实有聪明的见苦不分别苦,见乐不迷恋乐,也用心地揣摩思考了,却心是那么的小,离性海相差很远。 所以久远劫修行菩萨,心也是菩萨心,在轮回中永不止息。 又有些既不聪明也不愚笨的,积极地如理思考,眼见耳闻风过界,身觉心知色中阴。说是轮回,那只是相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2175034.html